M6米乐手机登录APP入口 节目回听 “文献里的天津”之天津工业故事:陈塘庄工

2024-04-16 03:02:14 1

  说起陈塘庄工业区的前世今生,我们可能一下子就想到了有关陈塘庄的美丽神奇的传说。“哪吒闹海”故事源出《佛所行赞》《五灯会元》等佛经都有关于哪吒的记载。明代小说家写的《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就是根据佛经渲染而成。《封神演义》第十二回《陈塘关哪吒出世》说哪咤是陈塘关总兵李靖之子,生而灵异,然后用两回文字叙说他的神通。

  河西区陈塘庄的老居民中历来有个传说,说那一带古时候都是海,现在的海河当年就在陈塘庄入海,它原来叫陈塘关,后来没有“关”了,因为海口退到了大沽口,所以这里就改为陈塘庄。周朝时镇守这个关的李靖的三儿子叫哪吒,曾在陈塘关闹海,杀了龙王的儿子和夜叉,又把龙王身上的鳞片揭下好几片,好不威风。早年在陈塘庄还有一个哪吒庙,直到天津解放后还有遗迹。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天津海防巡抚汪应蛟曾在陈堂庄筑堤围田防涝,穿渠灌水洗碱,并逐渐扩大到何家围、大任庄、吴家嘴、双港、辛庄、盘沽、贺家围、东西泥沽等十围。这时候,陈塘庄的“塘”使用的是“殿堂”的“堂”字,而不是今天我们使用的“池塘”的“塘”。到了明天启年间(1621—1627)《天津卫屯垦条款》地图标有陈堂庄,说明这里已有村落了。这时使用的还是“殿堂”的“堂”。

  再到清朝乾隆年间《天津府志》卷八中记载,天津县南路百村名中称为“陈唐庄”,但已不是殿堂的“堂”了,而是唐僧的那个“唐”,也就是唐朝的“唐”。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津门保甲图说》记载:“宣家楼东曰陈塘庄,村社亦稠,其对岸汪家庄,稍东曰娄家庄。由陈塘庄东抵茶棚,道间旧有涵洞以泄海潮,今淤。”村内有一座土地庙、两座关帝庙、一座茶棚,东界连上河圈。全村“共四百六十户(大口一千四百一十七口,小口七百一十四口),铺户三十五户,烟户三百五十二户,佣作七十户,僧道三户。”这时候使用的“塘”已经是“池塘”的“塘”,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陈塘庄”三个字。

  在清代陈塘庄一带屯田时废时兴。自康熙年间蓝理开始,直到雍乾时期,怡贤亲王等人曾多次在这里兴修水利,咸丰年间僧格林沁也在这里屯田。

  同治、光绪年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他把淮军调来,除屯田外,还修路,把这里的海大道(今大沽路)修通,并在陈塘庄设关卡,也就是“常关”来收取货物税。陈塘庄是海河的重要渡口。清同治九年(1870)《续天津县志》记载有“陈塘庄渡”。

  津浦铁路对陈塘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津浦铁路是贯穿中国东部沿海经济最发达地区的大动脉,它对旧中国的经济拉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天津既是它的起点,又是它的摇篮,摇篮地区就是海河西岸的河西区陈塘庄地区。

  铁路是集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制造、维修等多部门必须集中配合才能运转的综合性大企业。厂站同设是铁路企业的突出特点。津浦铁路的机车修理厂,也就是俗称的津浦大厂就诞生在海河西岸的陈塘庄地区。它是天津设立最早、规模最大、修配功能最全的大型机械修配厂。也是为津浦铁路修建提供建筑材料和缸瓦渣石等辅助材料的工厂。厂址之所以最初选在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津浦铁路北段使用的是德国,委托德方设计施工,所以在德租界较近的海河岸边设立专用码头和基地比较方便。二是津浦铁路的始发站建在天津什么地方,最开始的时候有很多种意见,但都不好落实。而工期又不等人,施工起点只能先从良王庄开始,所以必须铺设施工辅线来运送材料。于是首先铺设陈塘庄河边到良王庄的施工铁路。所以河西区的陈塘庄地区就成了津浦铁路首发站区和修筑期间最早的机修工厂和材料制造基地。它的建成也为日后维修北段机车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

  1908年6月30号,津浦铁路北段从良王庄开工,先修建途经傅家屯到陈塘庄河岸的铁路,用以解决开工时的机械器材和很多的筑路材料的运输供应的问题。在距离德租界不远的陈塘庄附近沿河地带率先建设码头和站场。1908年10月,码头和起重吊装设备完工,并开始向陈塘庄站区铺设轨道。这个路段的站区很快建成站房和3.7米宽的站台和一个专供机车(火车头)调头用的转盘,并同时建成有贮水40吨的水塔一个,以及给水的水鹤,也就是一种为火车头供水的柱状唧筒、贮煤场和上煤台等设施。码头地区建成了配套的材料厂、公事房、大小库房、油库房等专用建筑56处。最重要的是在码头区域北部修建了对车房(组装机车的车间)、厂房高6~7米,长70多米,里面有二股铁道。能把轮船运来的机车零件组装成机车(火车头)后再开向车站。从此天津河西建成了天津第一个能组装机车(火车头)和客货列车的大型工厂。

  津浦北路、津浦南路,路背后的铁道,就是津浦线,这条线从天津通往南京浦口。1911年津浦大厂落成,初名津浦路(西沽)机厂,厂长和技师都是德国人。那么这里又随什么被天津老百姓叫做津浦大厂呢?这可不是客气话,因为这厂子当时真的河北区最大的一座工厂。不仅如此,在德国技师指导下也培养出了来自上下河圈村民中的第一代技术工人。当时这个厂区已有了比较先进的锅炉、发电机、大小车床、刨床、气锤、剪冲机、充电机等先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津浦总局也将货物装卸业务批给上下河圈,村民组建了最早的铁路脚行并购置了装卸设备。1910年又将其中100多名优秀者转成津浦铁路总局北段的正式装卸工人。每10人组成一目,优秀者为工目(头目)。每月工资为银元8—15元,头目加2元。使他们过上了当时让人羡慕的小康生活,河西成为天津最早诞生“农转非”工人的地区。

  1909年8月陈塘庄与良王庄接轨,直到这个时候,这条全长25.48公里的铁路终于宣告完工,起名“陈良线”。

  津浦铁路第一列载有旅客的火车是从陈塘庄车站开出的。1910年4月11号(宣统三年三月初二)《大公报》《津浦铁路北段广告》载:“津浦铁路北段自天津陈塘庄至德州一段陆续完工,现在试行工程料车已经月余,此段路基轨道渐就稳固,今为利便行旅起见,系于每次料车开行时搭挂二三等客车,择繁要各站先卖客票,俟各项大小工程一律竣工再行正式开行客货车,照章售票。”

  1910年4月25号《大公报》又登出启事:天津到德州之间的客车时刻表进行调整,自5月14号陈塘庄早晨8点开车,下午5点20分到德州。德州早8点30分从德州对开,下午5点50分到天津。历时都是9小时20分。

  1910年4月11号天津到德州之间开始通车,陈塘庄站成了中国铁路史上的津浦第一站。4月25号,火车正式运行,并确定了天津至德州间往返车次时刻表。这期间,天津开往江南的各路乘客都在万国桥(现解放桥)乘华安轮到码头上岸,再登上火车经陈良线去浦口。这个时候,老龙头车站下车的旅客和租界洋人及天津本地居民都能够快捷的乘上南下的列车。而保障它们正常运行的机车维修、客车检修、材料供应、车次调度与管理、给水、上煤、除灰等机务段的所有任务全在陈塘庄站区完成。这里形成了一个站、厂一体的综合保障服务区。

  1910年11月13号,天津西站到良王庄的铁路铺轨完毕。天津西站成为津浦天津总站和发车起点,并正式运行。陈良线改为陈良支线,停止客运。这期间津浦线与京奉线二条铁路的对接也在同时进行。11月20号,在津奉天津总站(现北站)接轨并在新开河北岸形成一个弧形的三角地带,南岸属于京奉线,北岸属于津浦线,因为津浦线服务机务段在这里建成。它有水塔1个、水鹤2个,还有转盘和扇形车库。并把陈塘庄的所有设备都运来,上下河圈的技术工人和家属也从河西迁到河北,这个地区形成了一个新的居民点,也是因为火车调头的大型转盘和这里紧挨着,因此这个地方被称作转盘村。

  1928年,日军占据了济南,在济南大肆,死伤接近2万人,史称济南惨案(五三惨案)。除此之外,他们还扣留了津浦线辆机车。从此津浦线年,日军占领天津,津浦大厂也被日军侵占,并改称为天津铁道工厂,为了侵略需要,日军还修建了南仓车站和西沽货场,并且慢慢开始,场内修理的东西从机车变成了军用武器、战车等等。但当时,津浦大厂的工人们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对日本人的统治使用消极怠工的方法,他们故意磨洋工,浪费材料、偷走零件等等手段用了个遍,用这种方式与日军抗争。

  天津沦陷时期,在陈塘庄海河沿岸与海大道(今大沽南路)之间建有几座日本人创建的纺织、毛织、机械工厂。1937年,在陈塘庄建有日本东洋棉花株式会社所经营的上海纺织株式会社天津工场。中文名称是“三泰纱厂”,天津人却叫它“上海纱厂”(也就是后来的棉纺四厂,如今公交车还有棉四宿舍公交站)。同年,还建有满蒙毛织株式会社天津第一工厂(后称天津毛织厂),这家工厂1938年试车,因1939年天津遭遇特大水灾延至1940年正式开工,生产的是棉军毯、毛军毯和棉经毛纬的士兵呢。1939年11月,这一带还建了兴亚钢业株式会社(简称兴亚钢业,天津市第一钢丝绳

  厂,曾有钢丝绳厂公交站),创办人是原来当过日本海军军官的石川爱三郎,生产的产品是船用钢丝绳、镀锌铁丝、黑铁丝、刺铁丝和木螺丝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陈塘庄辟有陈塘庄工业区,位置在洞庭路、怒江道和东江道交会处及附近地区,这里原来是园田、坟地。1953年,我们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天津市决定在陈塘庄铁路以南及土城一带建设整片的新兴工业区。而后天津市的大批企业经合营改造陆续迁入这个地区。市机械局、建材局、化工局、一轻局、劳动局、电子仪表局等14个系统相继在这里建厂,于是这里成为河西区内最大的工业企业密集区。有50多家大、中工业企业和科研单位,有肠衣、造纸、染化、氧气、感光胶片、近代化学、国际轮胎、沥青等厂。有三条铁路专用线与陈塘庄铁路支线相连。

  “文献里的天津”由天津市全民阅读活动办公室及天津市问津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地方文献研究中心、天津广播电视台生活广播“城市记忆”节目组联合推出。

  每年春夏秋冬各举办一季,每季围绕天津市城市文化热点,推出20场历史专题讲座。每季讲座人员和讲座题目公开向社会募集,由组委会择优选录参与。讲座者广泛搜集各类历史资料,通过一种或数种原始文献,来讲述契合主题的天津故事,传承天津文脉,弘扬城市精神。尤其欢迎发掘古籍里的天津故事,丰富天津历史文化名城底蕴。